
新政策激發工業產品出口潛能 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作為中國出口產品結構持續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表征,機電產品出口占比近年來繼續提升。日前,包括機電產品、輕工業產品等在內的工業產品加速“出海”再迎政策利好——工信部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其中詳細部署了穩定工業產品出口工作,從建立服務保障制度、提升運輸效率、加大信保信貸、支持新業態發展、助企參展接訂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業內人士指出,《通知》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工業產品出口潛能,加快提升工業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添薪蓄力”,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釋放工業產品出口潛能
“現在我們每個月能接到40~50個標準集裝箱的新能源汽車出口訂單,這意味著每個月出口汽車120~150輛。”近日,上海一家貨代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海外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大增,原來的滾裝船運輸已無法滿足運力需求,現在改用集裝箱,業務依然非常繁忙。
從全國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汽車企業出口再創新高,達33.7萬輛,同比增長46%。前10個月中國汽車企業出口累計達245.6萬輛,同比增長54.1%。就目前而言,中國汽車出口量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僅次于日本。
在部分行業實現長足發展的同時,業界也注意到,國內工業整體增速正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通知》的出臺釋放了穩定工業發展、進一步激發工業產品出口潛力的信號。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高度重視工業產品出口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第一,國內工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雖然5月以來工業生產基本上保持波動回升態勢,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更是一度回升到6.3%,但10月份的工業增速出現明顯回落。第二,自今年6月以來,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出現回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10月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從1.41萬億元回落至1.3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速從15.1%回落至2.5%。
“工業生產正面臨國際需求疲軟、國內生產增長乏力的困局,需要采取措施來推動出口增長,以拉動工業生產加快復蘇。”劉興國說。
各個環節狠抓政策落實
具體而言,《通知》提出,要確保外貿產業鏈穩定,指導各地建立重點外貿企業服務保障制度,及時解決外貿企業的困難問題,在生產、物流、用工等方面予以保障;提升港口集疏運和境內運輸效率,確保進出口貨物快轉快運;進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抓實抓好外貿信貸投放;加快推動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推動各地積極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渠道,支持中小微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擴大訂單;辦好第132屆廣交會線上展,擴大參展企業范圍,延長線上展示時間,進一步提高成交實效。
“海外高通脹、貨幣政策收緊對需求的抑制作用逐步顯現,疊加中國去年出口基數高,影響了10月工業產品出口同比增速。但從出口絕對值來看,外貿增長仍有韌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內防疫政策調整,保供穩價、助企紓困政策持續推進,工業企業生產將得到進一步恢復。此時出臺穩定工業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著力提供服務保障、暢通出口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可以幫助工業生產企業更好應對外部壓力,有助于更好實現穩外貿和穩經濟。
在劉興國看來,當前中國工業產品出口增長需要積極應對三方面壓力:一是個別國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去中國化”,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對中國工業產品的需求。二是隨著國際疫情形勢與防控政策調整,新興經濟體工業生產加快恢復,外部競爭壓力加大。三是中國工業產品出口基數較大,繼續實現較快增長難度加大。
為此,劉興國建議,穩定工業產品出口要從五方面發力,狠抓政策落實:一是鼓勵更多工業生產企業創新貿易方式,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二是推動企業堅持創新發展,不斷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來增強出口競爭力。三是持續深化改革,提高出口業務各環節的便利化水平,落實惠企政策,降低出口貿易綜合成本費用,更好激發出口貿易企業的動力與活力。四是打造、運營好出口貿易平臺,精心組織辦好各項出口貿易展覽展會。五是做好出口貿易服務與保障,為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協調解決國際國內物流梗阻問題。來源:商務新聞網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