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銷售怎么和外貿客戶交流?
外貿新手常陷入兩個誤區:要么 “過度推銷” 讓客戶反感,要么 “不敢溝通” 錯失機會。其實,和外貿客戶交流的核心是 “建立信任 + 挖掘需求”,以下技巧經實戰驗證,能快速提升溝通效率:
一、初次溝通:3 分鐘建立 “專業感”
客戶對新手的第一印象,決定了是否愿意繼續交流。重點做好 3 件事:
“準確稱呼” 拉近距離
優先用客戶的 “名 + 姓氏”(如 “Dear Mr. Smith” 而非 “Dear Sir”),若不確定職位,用 “Business Partner” 替代 “Buyer”(更平等);
開場加一句 “個性化問候”(如 “聽說貴公司剛參加了德國科隆展,我們也有展位,可惜沒機會碰面”),從 “陌生推銷” 變成 “熟人對話”。
“需求錨定” 替代 “產品轟炸”
不要上來就發 “公司簡介 + 全系列產品”,而是用一句話鎖定需求:“了解到貴司主要進口中小型電機,我們的新款節能電機能耗比歐盟標準低 10%,是否符合您的采購方向?”
若不清楚客戶需求,用 “低壓力提問” 開場:“能否請教一下,您目前采購的產品主要用于哪些場景?”(比 “您需要什么產品” 更易獲得回應)。
“價值前置” 展示差異化
客戶關心 “你能解決什么問題”,而非 “你有什么產品”。例如:
對價格敏感客戶:“我們在越南有工廠,同款產品比中國本土生產低 8% 成本”;
對交期敏感客戶:“珠三角港口直發,到東南亞 7 天可達,比同行快 3 天”。
二、需求挖掘:用 “場景化提問” 找到客戶痛點
外貿客戶的 “真實需求” 往往藏在 “表面要求” 之下(如說 “要便宜”,實際是 “預算有限但怕質量差”)。用 “三層提問法” 挖掘:
“現狀層” 了解基礎信息
“您目前的供應商主要來自哪個國家?合作多久了?”
“這款產品的月采購量大概多少?主要銷往哪些市場?”
(目的:判斷客戶的采購規模、現有供應鏈穩定性)
“痛點層” 找到不滿之處
“在目前的合作中,有沒有遇到過讓您頭疼的問題?比如交期、質量?”
“如果用 1-10 分評價,您對現有供應商的滿意度是多少?扣分主要在哪些方面?”
(目的:找到客戶的 “切換供應商” 動機,如某客戶抱怨 “現有供應商常延遲,導致終端客戶罰款”)
“期望層” 明確合作門檻
“如果我們合作,您看重哪 3 個方面?(價格 / 交期 / 認證 / 服務)”
“初次合作,您希望的試單量和付款方式是怎樣的?”
(目的:明確客戶的合作底線,避免后期談崩)
三、異議處理:“共情 + 具體方案” 化解疑慮
客戶提出異議不是拒絕,而是 “需要更多理由說服自己”。新手常犯的錯是 “反駁客戶”,正確做法是 “先認可,再解決”:
價格異議:“拆分成本 + 對比價值”
客戶說 “你們價格比別人高 10%” 時,不要說 “我們質量好”,而是具體拆解:“價格高的部分主要因為我們用了進口軸承(壽命延長 50%),雖然單臺貴$2,但平均到3年使用周期,反而節省$5 / 臺維護成本”;
附 “性價比對比表”(列出參數、壽命、售后等維度),用數據替代口水話。
交期異議:“坦誠 + 備選方案”
客戶催交期時,不說 “盡量趕”,而是:“理解您著急出貨,目前生產線排到了 15 天后,但我們可以協調‘空運 + 海運’組合(初單 1/3 空運,10 天到港;剩余海運,總成本增加 3%),您覺得可行嗎?”
提前告知 “風險點”(如 “如果選擇加急,可能需要額外支付 $300 加班費”),讓客戶有心理預期。
信任異議:“用第三方背書”
新客戶擔心 “合作風險” 時,可提供:“我們和 XX 公司(客戶所在國的知名企業)合作了 3 年,他們的采購經理 Mr. Lee 很認可我們,需要的話可以幫您對接聊聊?”;
附 “工廠視頻 + 質檢報告”,比空口說 “我們很專業”好。
四、跟進節奏:“價值遞增” 式觸達(避免騷擾)
外貿客戶決策周期長(平均 3-6 個月),跟進的關鍵是 “每次溝通都帶新價值”:
初次聯系后 3 天:發 “針對性資料”(如客戶提到 “做家電出口”,就發 “我們的電機在家電領域的應用案例”);
1 周后:分享 “行業信息”(如 “越南對 XX 產品的進口關稅下調了,您有了解嗎?”);
2 周后:提出 “合作試探”(如 “我們有一批出口荷蘭的余貨,規格和您需要的一致,價格可優惠 10%,是否有興趣?”);
未回復時:用 “低壓力提醒”(如 “上次發的資料可能在垃圾郵件里,再給您發一次,不打擾了”),而非追問 “為什么不回復”。
外貿溝通的本質是 “用專業消除距離,用真誠建立信任”。新手不必追求 “話術技巧”,而是聚焦 “客戶視角”—— 多思考 “客戶需要什么信息”“我能解決什么問題”,溝通自然會更順暢。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