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管理怎么讓商品信息不亂且 “心里有數”?
做外貿的朋友常頭疼商品信息的事:新上一款產品,業務員寫標題,有的寫 “LED 燈”,有的寫 “LED 照明燈 家用”,長短不一,客戶想搜都搜不到;產品圖片也亂,有的背景雜,有的尺寸不一樣,看著就不專業;更麻煩的是,同一個產品,在不同系統里編了不同的號,盤庫存的時候能把人繞暈。
這些亂子不僅費時間,還會影響客戶信任 —— 客戶看著混亂的信息,可能就不想合作了。其實只要把信息 “標準化”,再用 ERP 系統跟著商品的 “一生” 走,就能把這個麻煩解決掉,讓商品成為幫手,而不是負擔。
一、先把商品信息 “理整齊”:標準化 + 自動化
商品信息亂,根源是沒規矩、靠人手動弄。現在能靠 AI 把信息弄規范,再用系統把數據連起來,不用再一遍遍手動錄。
1. 標題、描述、圖片:讓 AI 幫著 “統一口徑”
寫商品標題、描述不用再靠業務員憑感覺。比如在孚盟的 AI 寶箱里,輸入 “家用冰箱 節能 容量 200L”,系統會自動生成標題:“200L 節能家用冰箱 靜音無霜 多溫區調控”,既符合平臺的搜索規則,客戶一看也知道核心賣點。
描述也會分好類:先說 “節能省電 30%” 這種核心優勢,再列 “容量 200L、噪音≤38dB” 這些參數,然后說 “適合家庭廚房、租房用”,條理清楚。
圖片也能批量弄好。以前業務員修圖要半天,現在的 AI 能一鍵把背景換成白底,模糊的圖能修復,2 分鐘就能處理 20 張圖。還能統一圖片尺寸,比如都弄成 1:1 的比例,不管是放郵件里,還是放產品頁上,看著都整齊。
2. 給商品 “貼標簽、編好號”:別再交叉混亂
商品分類不能亂,得按 “層級” 來:先分 “品類”(比如家電),再分 “材質”(比如不銹鋼),再分 “功能”(比如節能),最后分 “規格”(比如 200L)。每個層級都定好選項,比如 “功能” 就設 “節能、靜音”,不讓業務員隨便寫。
還得給商品加 “場景標簽”,比如 “熱銷款”“東南亞市場專用”“有 CE 認證”,這樣后面推產品的時候,能快速找到適合的。比如要給東南亞客戶推貨,直接搜 “東南亞 + CE 認證”,就能把對應的商品挑出來,不用一個個看。
“編號唯一”:定個規矩,比如 “品類縮寫 + 規格 + 年份”,冰箱 200L 2024 年的款,就編 “BX-200-2024”,每個商品只有一個號,不管在 CRM系統還是 ERP系統里,都用這個號,不會再出現 “同一個商品兩個號” 的情況。
3. 一次錄入,到處能用:別再重復干活
要是在 CRM 里錄了商品信息,又要在 ERP 里再錄一遍,不僅費時間,還容易出錯。現在的系統能打通:比如在孚盟里,業務員在 CRM 錄好商品信息,系統會自動同步到 ERP,不用再手動復制。要是商品價格從 100 美元調到 95 美元,CRM 的報價模塊、ERP 的庫存定價會一起變,不會出現 “報價是 100,實際賣 95” 的烏龍。
二、用 ERP 跟著商品 “一輩子”:從新到舊都管好
商品跟人一樣,有 “新生兒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還有 “老年期”(衰退期),每個階段的管法不一樣。ERP 能幫著記數據、給建議,不用再靠人猜。
1. 導入期(剛上線 1-3 個月):少進點貨,試試水
新品剛推,不知道市場喜不喜歡,別一下子進太多貨。先把基礎信息錄進 ERP:成本多少、賣多少錢、最少訂多少、哪個供應商靠譜、多久能交貨。再看看 CRM 里有多少客戶來問這個新品,大概能轉化多少單。比如一個月有 30 個客戶問,按三成能成單算,進 10 臺左右就夠了,免得堆在倉庫里占錢。
2. 成長期(銷量每月漲 10% 以上):別斷貨,跟著需求走
要是新品賣得越來越好,就得保證庫存夠。ERP 能實時看銷量:比如某款冰箱 200L 的規格占銷量 70%,那就重點保證這個規格的庫存。還能算 “什么時候該進貨”:比如供應商要 15 天才能交貨,現在的庫存只能賣 10 天,系統會提前 5 天提醒你進貨,不會讓客戶等貨。
另外,進貨多了能談折扣:比如進 100 臺單價 90 美元,進 200 臺 85 美元,ERP 能幫著算這個賬,結合銷量預測,看看進多少最劃算,能省點成本是點。
3. 成熟期(銷量穩了,每月漲不到 5%):別壓太多貨,平衡好
商品賣得穩了,怕的是貨壓太多,占著資金。ERP 能幫著調 “安全庫存”:比如旺季銷量漲 20%,就把安全庫存從 10 臺提到 15 臺;淡季降 15%,就降到 8 臺。要是有商品放了 3 個月還沒賣出去,系統會標成 “可能賣不動了”,提醒銷售想辦法,比如跟熱款搭著賣,打折清庫存。
還能跟供應商 “同步信息”:比如某款商品每月穩定賣 50 臺,就跟供應商說 “每月分兩次交貨,每次 25 臺”,不用一次進 50 臺堆著,減少庫存壓力。
4. 衰退期(銷量每月降 10% 以上):趕緊清貨,把資源轉走
商品賣不動了,別拖著。先用 ERP 算清楚:現在還有多少貨?成本多少?若是低價賣多少錢不虧(比如成本 80 美元,最低賣 70 美元)。然后找合適的客戶推:比如給以前買過這款商品的老客戶發優惠,或者給對價格敏感的客戶推 “買二送一”,盡快把貨清出去。
清貨的同時,把資源轉到新品上:比如原來給這款商品供貨的供應商,他的交貨時間、質量怎么樣,這些信息同步到新品的采購評估里,不用再重新找供應商,能省不少時間。
三、商品管理的 “落地小技巧”
每月 “審計” 一次商品信息:導出系統里的商品信息,看看標題規不規范、圖片齊不齊、編號唯一不唯一,有問題趕緊改,別讓小問題堆成大麻煩。
把 ERP 和 CRM 的數據對著看:每季度看看 ERP 里的庫存,再看看 CRM 里的詢盤 —— 要是某款商品問的人多、買的人少,可能是價格太高,或者規格不對,得趕緊調整。
其實商品管理不用追求 “完美”,只要有規矩、有工具跟著,就能把亂子理順。讓每個商品都有清楚的信息,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策略,這樣商品才能幫著公司賺錢,而不是讓人天天頭疼。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