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客戶背調怎么做?為什么重要?
外貿客戶背調需覆蓋 “基礎信息、貿易記錄、信用狀況、行業口碑” 四大維度,按 “先線上后線下、先公開后付費” 的原則推進,避免 “信息不全” 或 “成本過高”。
1. 一步:收集客戶基礎信息,確認 “身份真實性”
基礎信息是背調的 “起點”,需先確認客戶 “是誰、做什么的”,核心包括 6 類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公司名稱、注冊地址、注冊時間、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避免 “超范圍經營”,如注冊為 “貿易公司” 卻采購大型設備);
聯系方式:官網、電話、郵箱、社媒賬號(LinkedIn、Facebook),核實 “聯系方式一致性”(如官網電話與客戶提供的電話是否一致);
企業資質:營業執照、行業認證(如 ISO、CE)、進出口權證明(判斷客戶是否具備進口資質)。
獲取渠道與工具:
免費渠道:
各國工商查詢官網(如美國 SEC、英國 Companies House、德國 Handelsregister、中國香港公司注冊處);
社媒平臺(LinkedIn 查詢客戶公司主頁、員工信息;Facebook 查看客戶動態,判斷是否為 “活躍企業”);
海關數據公開平臺(如國外貿易單一窗口、歐盟海關數據庫,查詢客戶是否有進口記錄)。
數智化工具:通過孚盟 “AI 客戶畫像” 功能,系統自動聚合客戶的 “基礎信息 + 公開貿易數據”,例如輸入客戶公司名稱,即可查看其注冊時間、經營范圍、過往采購的產品類型,避免人工查詢的繁瑣。
2. 二步:分析貿易記錄,判斷 “合作穩定性”
貿易記錄是客戶 “真實經營狀況” 的體現,比 “注冊資本” 更有參考價值,需重點關注 3 點:
采購歷史:近 1-3 年的采購頻次、采購量、采購產品類型(如 “每年采購 2 次,每次 50 臺咖啡機”),判斷客戶是否為 “穩定采購商”,而非 “一次性客戶”;
供應商情況:客戶的供應商數量、合作時長(如 “近 1 年合作 5 家供應商,平均合作時長 3 個月”,說明客戶合作穩定性低)、是否有 “供應商糾紛”(如通過 Google 搜索 “客戶名稱 + complaint”);
采購渠道:客戶是否從中國采購過(若從未采購,需評估其 “對中國產品的接受度”)、過往合作的中國供應商類型(如與大型工廠還是小型貿易公司合作)。
獲取渠道與工具:
付費渠道:第三方貿易數據平臺(如海關數據、UN Comtrade Database),可查詢客戶的進口記錄(如采購國家、供應商、貨值);
數智化工具:孚盟 “獲客寶 Agents” 功能整合了 “全球貿易數據 + 行業公開數據”,AI 自動分析客戶的 “采購周期、供應商穩定性”,并生成 “合作風險評分”(如 80 分以上為高穩定,60 分以下為低穩定),幫助企業快速判斷。
3. 第三步:核查信用狀況,評估 “付款風險”
信用狀況直接關系到 “能否收回貨款”,需從 “付款記錄、債務情況、行業評價” 三方面核查:
付款記錄:通過 “合作過的供應商” 了解客戶付款是否及時(如 “是否經常延遲付款”),若無法直接聯系,可通過外貿論壇(如福步論壇)搜索客戶名稱,查看其他企業的合作評價;
債務與糾紛:查詢客戶是否有 “破產記錄、訴訟糾紛”(如通過美國 PACER、英國 Judgment Search),避免與 “資不抵債” 的企業合作;
銀行信用:若客戶采用信用證付款,可通過 “銀行信用評級機構”(如穆迪、標普)查詢其開戶銀行的信用等級,避免 “銀行拒付” 風險。
4. 第四步:結合溝通細節,補充 “軟信息”
除了 “硬數據”,客戶的 “軟信息”(溝通態度、需求清晰度)也能反映合作風險,需在溝通中重點觀察:
需求清晰度:若客戶對 “產品參數、交貨期、付款方式” 模糊不清(如 “隨便報個價”),可能是 “虛假詢盤” 或 “非真實采購決策人”;
溝通響應速度:若客戶長期不回復郵件 / 消息,或回復敷衍(如 “等通知”),需評估其 “合作意愿”;
決策鏈長度:B2B 客戶通常有 “采購 - 技術 - 財務” 多部門決策,若客戶僅 1 人對接,且無法提供 “技術確認”,需警惕 “決策權限不足” 導致訂單流產。
實操技巧:通過孚盟 “AI 溝通意圖追蹤” 功能,自動提取客戶溝通中的 “軟信息”(如 “需求模糊、響應慢”),并與 “硬數據”(如信用報告)結合,形成完整的客戶評估畫像。
三、不同類型客戶的背調重點差異
外貿客戶類型不同(新客戶 / 老客戶、B2B/B2C、不同地區客戶),背調的側重點需調整,避免 “一刀切”:
1. 新客戶 vs 老客戶
新客戶:需 “全面背調”,覆蓋基礎信息、貿易記錄、信用狀況,重點確認 “身份真實性” 與 “付款能力”;
老客戶:無需重復全面背調,重點關注 “新貿易記錄”(如近 6 個月的付款情況、采購量變化)、“企業狀況變動”(如是否更換法定代表人、是否有新的訴訟糾紛)。
2. B2B 客戶 vs B2C 客戶
B2B 客戶:重點在 “公司資質、貿易記錄、信用狀況”,因訂單金額大、合作周期長,需確保客戶 “有穩定經營能力”;
B2C 客戶:重點在 “個人身份真實性、地址準確性”(避免 “虛假收貨地址”)、“平臺評價”(如亞馬遜買家的歷史評價),因訂單金額小、頻次高,背調可簡化(如通過平臺驗證身份)。
3. 不同地區客戶
歐美客戶:重點關注 “信用評級、合規記錄”(如是否符合歐盟 GDPR),可通過當地工商官網、信用機構獲取信息;
非洲 / 中東客戶:重點關注 “外匯管制情況、政局穩定性”,以及 “是否有貿易詐騙前科”,可通過中國駐當地經商處、外貿論壇獲取參考;
東南亞客戶:重點關注 “付款及時性、文化差異”(如部分國家存在 “人情往來”,需評估合作中的潛在成本)。
很多外貿企業認為 “背調耗時耗力”,但實際上,完善的背調能幫企業 “少走彎路”—— 避免因錯誤合作浪費時間、資金,同時讓合作更效率。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