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用谷歌地圖去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客戶?
很多外貿人想開發海外客戶,卻卡在 “找不到有真實需求的買家”—— 要么在 B2B 平臺上發了幾百條產品信息,收到的詢盤大多是小零售商,訂單量小還壓價;要么去參加展會,攤位費花了幾萬,對接的客戶卻和產品匹配度不高。
其實谷歌地圖是個被低估的低成本工具,只要用對方法,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找到目標市場的優質進口商、批發商,但關鍵是要避開 “盲目搜索” 的坑,結合 “地理定位” 和 “貿易數據”,讓找客戶的效率翻倍。
第一步是 “精準搜索關鍵詞”,這里面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不能只簡單搜 “產品名 + 國家”,比如賣辦公家具的搜 “office furniture UK”,出來的結果里會混雜著家具店、維修公司,甚至是個人買家,篩選起來很麻煩。
正確的做法是加 “企業類型關鍵詞”,比如 “office furniture importer UK”(英國辦公家具進口商)、“office furniture wholesaler London”(倫敦辦公家具批發商),這樣搜出來的結果基本都是有進口或批發需求的企業,匹配度更高。
還可以用 “產品應用場景 + 企業類型” 的組合,比如 “office furniture for corporate clients importer UK”(英國企業客戶辦公家具進口商),定位服務大型企業的買家,這類客戶訂單量通常更大。
另外,要善用 “否定關鍵詞”,比如想排除零售商,就搜 “office furniture importer UK -retail”,在關鍵詞后面加 “-” 和要排除的詞,系統會自動過濾掉包含該詞的結果。
搜出企業后,不要急著發郵件,先通過地圖信息做 “初步篩選”。地圖上會顯示企業的地址、電話、官網,有的還會顯示營業時間、客戶評價。
首先看地址:如果地址在工業區,比如英國的伯明翰工業區,大概率是有倉庫或廠房的批發商、進口商;如果地址在商業區的寫字樓里,可能是貿易公司,需要進一步判斷實力。
然后看官網:點進官網后,重點看 “About Us” 頁面,了解企業的成立時間、合作品牌(如果有和知名品牌合作,說明實力不錯)、年營業額(部分企業會公開);
再看 “Products” 頁面,看他們目前代理的產品是否和自己的產品互補,比如對方代理辦公桌椅,自己賣辦公柜,就是很好的合作機會。
還有個小技巧:用谷歌地圖的 “街景功能” 看企業規模 —— 在地圖上找到企業地址后,點擊右下角的街景圖標,就能看到企業門口的實景,比如廠房面積有多大、門口有沒有裝卸貨的貨車、有沒有集裝箱停放,這些細節能幫你初步判斷企業的采購能力:如果門口有多個大貨車,說明經常有貨物進出,采購量不會小;如果只是個小店面,可能就是零售商,訂單量有限。
第二步是 “用貿易數據驗證客戶實力”,這一步是避免 “找到假客戶” 的關鍵。
很多企業在地圖上看起來不錯,但實際可能很久沒進口過貨物,或者采購量太小,跟進了也是浪費時間。
這時候可以把企業名稱復制到孚盟的 “貿易大數據” 模塊里,查詢客戶的海關進口數據 —— 比如最近 1 年有沒有進口辦公家具,從哪些國家進口過,每次進口的數量、金額是多少,合作的供應商有幾家。
如果數據顯示客戶最近 3 個月都有穩定的進口記錄,每次進口量在 20 柜以上,說明是有持續需求的優質客戶;如果數據顯示客戶最近半年都沒有進口記錄,可能是需求飽和,或者轉向了其他供應商,就不用優先跟進。
還有個實用功能:能看到客戶的 “采購周期”,比如客戶通常在 Q2 和 Q4 各采購一次,就可以在采購周期前 1 個月聯系,比如 3 月份聯系 Q2 采購的客戶,9 月份聯系 Q4 采購的客戶,這時候客戶剛好有采購計劃,回復率會更高。
另外,不同國家的企業信息顯示差異要注意:歐洲企業的地圖信息里可能會包含 VAT 稅號,美國企業可能會顯示 EIN 稅號,這些稅號可以在當地的稅務官網查詢,驗證企業的真實性;
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可能官網信息不全,這時候可以通過地圖上的電話聯系,簡單了解對方的采購需求,再結合貿易數據判斷。
所以說,谷歌地圖找客戶不是 “碰運氣”,而是 “有方法的精準篩選”,結合工具和數據,就能用低成本找到高質量的潛在客戶。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