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進銷存系統把庫存混亂問題從根源解決
做外貿的誰沒遇過庫存的糟心事?
倉庫里明明記著 “燈具剩 200 件”,銷售接單時卻發現實際只剩 80 件,只能跟客戶道歉說 “得等 15 天補貨”;
好不容易把貨發出去,算利潤時又懵了,采購成本、海運費、關稅加起來,手動算三遍三個數,到底賺沒賺錢都沒底。
這些 “庫存亂、利潤糊” 的問題,其實靠外貿進銷存系統就能解決。
先說說庫存混亂的根源,大多是 “信息不同步”,銷售接單在筆記本記,倉庫備貨靠口頭傳,采購補貨到了才往表格里填,等發現 “銷售接的單超庫存” 時,要么讓客戶等,要么臨時高價調貨,兩頭不討好。
外貿進銷存系統的核心就是讓 “采購、銷售、庫存” 三個環節的信息串起來,比如孚盟ERP進銷存模塊,銷售在系統里錄訂單時,界面會直接顯示 “當前庫存 80 件,需補貨 120 件”,不用再跑去問倉庫;倉庫收到新貨,掃碼入庫后,系統會自動更新庫存數,銷售那邊實時能看見,再也不會 “接單時沒貨,備貨后積壓”。
比如你給某款產品設 “庫存低于 50 件就預警”,系統一旦監測到庫存到 49 件,就會彈消息提醒 “該補貨了”,還會根據最近 3 個月的銷售數據,算出來 “建議補 100 件,夠賣 2 個月”。
采購不用再憑感覺下單,也不用怕補多了占資金、補少了斷貨。之前有個做家居外貿的朋友,用系統前經常 “椅子補了 300 件,結果只賣出去 50 件,堆在倉庫占地方”,用了預警功能后,補貨準確率高了 70%,資金周轉快多了。
再講利潤核算,外貿的利潤算起來比內貿麻煩多了 —— 要算采購的人民幣成本,還要折合成美元報給客戶,中間有匯率差;海運費、保險費、關稅這些雜項加進來,手動算很容易漏。
進銷存系統能把這些數 “自動串起來”:錄入采購單時填 “100 件,每件 80 元”,系統記好成本;錄入訂單時填 “100 件,每件 15 美元,匯率 7.2”,系統自動算 “銷售收入 10800 元”;再把海運費 “2000 元”、關稅 “800 元” 錄進去,系統直接出 “利潤 = 10800-8000-2000-800=0”—— 哦,這單沒賺錢,得趕緊跟客戶談漲價,或者找更便宜的物流。
這樣算出來的利潤準,還快,不用財務加班對賬,管理層當天就能知道 “哪筆單賺錢、哪筆單虧本”,調整策略也及時。
每月底做 “庫存盤點” 時,不用再讓倉庫員工挨個點貨、填表格。打開系統的 “盤點功能”,掃碼槍掃一下貨物條碼,系統就會顯示 “系統庫存 100 件,實際掃碼 98 件”,直接標紅差異,再查 “最近誰領過貨沒登記”,1 小時就能盤完,比以前 “盤一天還對不上數” 強太多。
外貿進銷存系統不是 “給倉庫加個軟件”,而是讓采購、銷售、財務都能對著同一套準數據干活,少點扯皮,多點效率。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