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出口新渠道:別只盯著老平臺,這些新興渠道正在出單
一、東南亞、拉美新興電商平臺:本地人愛用,競爭小
歐美市場難啃,但東南亞、拉美這些 “增量市場” 正在爆發。當地消費者更信任本土電商平臺,而且這些平臺入駐門檻低,適合中小外貿企業切入。
1. Shopee(東南亞):適合快消品,靠 “本土化選品” 出單
Shopee 在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用戶量很大,尤其年輕人多。它的優勢是 “物流成熟”(有自建的 SLS 物流,能覆蓋東南亞主要城市),而且平臺會給新賣家流量扶持。
適合品類:3C 配件(比如手機殼、充電器)、家居用品(比如收納盒、小燈具)、時尚飾品(單價 50 美元以內的)。這些品類客單價低,物流成本占比小,符合東南亞消費者 “小額多頻” 的采購習慣。
操作技巧:別直接搬國內的貨,要結合本地需求改。比如印尼多雨,賣戶外用品可以加 “防水” 標簽;馬來西亞華人多,春節前推 “紅色系” 飾品,銷量能翻 3 倍。之前有個賣家,在 Shopee 賣 “帶 USB 接口的小夜燈”,針對東南亞 “宿舍斷電頻繁” 的痛點,月銷很快破萬。
2. Mercado Libre(拉美):B2B 采購崛起,適合工業類、家居類
拉美的電商平臺,以前以 B2C 為主,2024 年開始大力推 B2B 業務(企業采購)。當地制造業在發展,對工業零件、建材、大型家居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競爭對手少(很多外貿企業還沒入駐)。
適合品類:小型機械零件(比如電機、閥門)、建材(比如瓷磚、五金件)、家具(組裝式沙發、餐桌)。這些品類在拉美本地供應少,進口需求大。
操作技巧:要用 “西語 / 葡萄牙語” 上架(平臺有翻譯工具,但建議是請人校對下好,比較穩妥,避免系統工具會出現問題),詳情頁突出 “進口品質” 和 “售后保障”(當地人怕買到次品)。有個做瓷磚的企業,在詳情頁放 “國內工廠實拍視頻” 和 “出口歐洲的質檢報告”,半年就積累了 20 多個穩定采購商。
二、社交平臺新玩法:從 “發廣告” 到 “做內容”,信任度更高
現在客戶不愛看硬廣,更喜歡 “在刷視頻、逛社群時被種草”。2025 年值得做的是 “內容獲客”—— 用客戶愛看的內容吸引他,而不是主動推銷。
1. TikTok:靠 “場景化視頻” 吸引中小采購商,適合消費品
TikTok 在各國的用戶已經超過 10 億,不僅能做 C 端零售,還能吸引中小 B 端客戶(比如當地小批發商、線下店主)。他們刷 TikTok 時看到好產品,會直接私信詢價。
適合品類:家居用品(比如 “折疊晾衣架” 演示節省空間)、戶外用品(比如 “便攜帳篷” 露營場景)、美妝工具(比如 “化妝刷” 上妝效果)。這些品類能通過視頻直觀展示 “用法和優勢”。
操作技巧:拍 15-30 秒的 “痛點解決” 視頻。比如賣廚房收納架,開頭拍 “廚房亂糟糟”,中間展示 “用收納架整理后變整潔”,結尾說 “支持批發,小起訂量為 50 個”,并在評論區留聯系方式。有個賣家靠這種視頻,3 個月接到了 12 個東南亞小批發商的訂單。
2. LinkedIn:觸達企業決策人,適合高價值、長周期品類
LinkedIn(領英)不是 “發廣告的地方”,而是 “建立專業形象” 的渠道。上面有大量采購經理、企業老板,他們更愿意和 “看起來專業” 的供應商合作。
適合品類:工業設備(比如機床、儀器)、定制化產品(比如 OEM 電子元件)、服務類(比如物流、認證服務)。這些品類采購決策周期長,需要建立信任。
操作技巧:別發 “我們賣什么”,發 “我們能解決什么問題”。比如做機床出口的,可以發 “幫某汽車配件廠把加工效率提高 30% 的案例”,配工廠實拍圖和數據;加客戶時,備注 “看到您在關注‘精密加工’,我們做了個相關案例,或許對您有幫助”,通過率更高。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