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服務器怎么選才能保證好用又安全?
對于初次建站的新手來說,選擇一臺既好用又安全的服務器,就像買第一輛車 —— 既怕為冗余功能多花錢,更怕因配置錯漏踩坑(比如網站宕機、數據丟失),怎么選的好,符合需求,既能保證好用又安全?怎么選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務器已經講過了,本篇將重點介紹其他的一些進階細節,讓你在此基礎上保證好用又安全。
一、服務質量:服務器99.9% 運行時間(uptime)
1.運行時間背后的真相
可能經常看到服務商宣傳 “99.9% 正常運行時間(Uptime)”,換算下來一年約有 8.76 小時停機。
但這個數字背后也是有“文字游戲”的:
停機時間是否集中? 8.76 小時是分散在深夜(如凌晨 2-3 點,影響極小),還是集中在促銷季、流量高峰(如雙 11、春節,可能直接導致訂單流失)?
補償規則是否明確? 建議優先選 “月度補償” 的服務商(如當月停機超 2.7 小時即補償),避開 “年度結算”—— 畢竟一年后有可能已忘記當初的承諾,且服務商可能用 “延長服務期” 替代退款(延長的服務期后續續費可能漲價)。
2.須確認的三個細節
計劃維護是否算“停機”? 部分廠商會把 “每周 1 次的服務器維護(如硬件升級)”排除在 Uptime 計算外,實際一年維護時間可能超 10 小時,需提前問清“維護時間是否計入賠償范圍”。
賠償形式是否實用? 優先選“按停機時長比例退款”(如停機 1 小時退 1/720 月費),而非 “贈送流量 / 代金券”(代金券常有限制,比如滿 200 才能用)。
監測方式是否可信? 要求服務商提供 “第三方監測報告”(如 UptimeRobot、Pingdom 的監測數據),而非僅看廠商自報的 “零停機”—— 自報數據可能隱瞞部分故障。
二、數據備份,必須備對
1.備份頻率怎么選?(按網站類型匹配)
企業官網因為要做SEO、客戶留言及其他規劃,建議每周 1 次完整備份;
電商網站涉及更多,建議每日 1 次完整備份,且訂單數據需單獨備份;
論壇 / 社區類建議實時備份 + 每日快照。
2.新手容易忽略的備份細節
異地備份:同一機房的備份等于 “把雞蛋放一個籃子”,火災、地震可能讓原數據和備份一起丟失。
增量備份:注意增量備份只保存 “上次備份后變化的數據”,省空間但恢復時需依賴“最近 1 次完整備份 + 所有增量備份”,建議每月至少做 1 次完整備份作為“基礎包”。
三、新手容易踩的坑
1.貪便宜買 “無限流量” 主機
所謂 “無限流量” 幾乎都有隱藏限制 —— 通常限速 1Mbps(高峰期加載一個頁面需 10 秒以上),還限制 CPU 使用率(如單核 5%,多開幾個頁面就卡頓)、數據庫連接數(如最多 20 個連接,用戶多了就報錯)。
建議:選明確標注 “帶寬 + 流量” 的服務商,比如 “5Mbps 帶寬不限流量”(5Mbps 帶寬每秒可傳輸約 625KB 數據,能滿足日均 1 萬 IP 訪問)。
2.忽略服務器地理位置
用戶在哪就選哪的服務器 —— 國內用戶選國內節點(需備案,個人備案 1-2 周,企業備案 2-3 周,備案期間可先用臨時域名測試);海外用戶多選香港、新加坡節點(免備案,延遲<100ms)。
備案補充:個人備案需準備身份證 + 域名證書,企業備案需營業執照 + 法人身份證,服務商通常有 “備案專員” 協助,不用跑線下流程。
3.密碼設置過于簡單
安全配置方案:
密碼要求:12 位以上,包含 “大寫字母 + 小寫字母 + 數字 + 特殊符號”,示例:Xy9!kL3#pQ7$zR;
啟用雙因素認證(2FA):SSH 登錄、服務器控制面板(如阿里云控制臺)必須開啟 2FA(用谷歌驗證器、企業微信驗證碼),即使密碼泄露,黑客也無法登錄;
定期換密碼:每 3 個月更換 1 次,避免長期使用同一密碼。
4.不更新系統補丁
開啟自動安全更新:Ubuntu 執行apt install unattended-upgrades并啟用,CentOS 執行yum install yum-cron;
每月自查漏洞:用服務商自帶工具(如阿里云安全中心、騰訊云主機安全)掃描,或手動執行apt update && apt list --upgradable查看待更新補丁;
關注安全公告:訂閱服務商的安全郵件(如阿里云安全公告),重大漏洞(如 Log4j 級)需 24 小時內修復。
5.忽視監控告警
磁盤空間:配置 85% 觸發告警(推薦工具:Zabbix、阿里云云監控),避免滿盤后無法寫入數據;
CPU / 內存:設置 “CPU 持續 5 分鐘超 80%”“內存持續 10 分鐘超 90%” 告警,及時發現異常進程(如挖礦程序);
SSL 有效期:提前 30 天提醒(推薦工具:SSL Labs、云服務商證書管理平臺),避免證書過期影響訪問。
四、安全配置
基礎配置(必須做,30 分鐘內搞定)
啟用 HTTPS(用 Let’s Encrypt 免費證書,或服務商一鍵配置功能)
配置自動備份(每日 1 次完整備份 + 異地存儲,如阿里云 RDS 自動備份)
修改 SSH 默認端口(從 22 改為 10000-65535 之間的隨機端口,避免端口掃描)
啟用防火墻(只開放 80/443 端口(網頁訪問)、修改后的 SSH 端口,關閉其他端口)
進階配置(推薦做,1 小時內搞定)
配置 CDN 加速(隱藏源站 IP,同時提升靜態資源加載速度)
安裝 fail2ban(防 SSH 暴力破解,配置 “5 次登錄失敗封禁 1 小時”)
配置日志監控(用 ELK Stack 或簡易工具(如 GoAccess)分析訪問日志,識別異常 IP)
定期安全掃描(每月用 Nessus 社區版或阿里云安全掃描,排查漏洞)
高級配置(業務需要時做)
部署 WAF 防護(中小站用云服務商免費 WAF,大站選企業版 WAF(如阿里云企業版 WAF))
配置高可用架構(雙機熱備或多可用區部署,避免單服務器故障導致網站下線)
實現自動擴縮容(如阿里云彈性伸縮,流量高峰時自動加服務器,低谷時減少資源)
建立安全運營中心(SOC)(僅大型企業需要,中小企業可外包給安全服務商)
安全是 “持續動作”,不是 “一次性配置”
沒有絕對安全的服務器,只有 “持續優化的安全管理”。對新手來說,不用追求 “一步到位”,可按以下節奏推進:
建站初期(1 周內):完成 “基礎安全配置”(HTTPS、備份、防火墻),這是最低安全底線;
日常維護(每月 1 小時):檢查備份有效性、系統補丁、監控告警,及時處理異常;
業務增長后(如網站開始盈利):立即升級防護(如加 WAF、高防 IP)—— 黑客往往會盯著 “有收入的網站”,防護等級要跟上業務價值。
熱門推薦
視頻課程精選